中科院化学领域四大家族及奠定基业的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www.bdfyy999.com/xinwenzhongxin/yiyuanxinwen/103238.html

儒学里面有“颜曾孔孟”,国共时期有“蒋宋孔陈”,红梦里有“贾王史薛”,若这“四大家族”的概念放在化学方面,你可知道科学院里的”四大家族“?

如今的科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下辖个研究单位(京区49个,京外65个)、12个分院的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而在建国初期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之下,由优秀科学家担任所长的号称“四大家族”的科学院四个最知名的化学研究所,毅然为扬我国威,打造原子弹等化学科研任务做出了卓越贡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这四大家族以及当时它们的“掌门人”。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创建于年6月,是中国科学院首批成立的15个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于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从开展抗生素和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起步,经过近60多年几代人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在以有机化学研究为中心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我国“两弹一星”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和“物理有机化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自由基化学中取代基离域参数和有机分子簇集概念”等一批攀登科技高峰的重要成果中做出重要贡献。

有机所在以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导,围绕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新材料三大领域,重点突出健康和生命、环境和生态系统、资源利用与开发、新材料、能源开发应用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中相关的基本有机化学课题等六大研究方向,带动化学生物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元素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化学信息学、有机材料化学和有机分析化学等八大学科发展。

所长:庄长恭

确证了麦角甾烷结构,推测了麦角甾醇的结构,设计了带有角甲基双环α-酮的合成方法;研究了甾族边链的氧化断裂,是当时国际上少数从事甾体全合成研究的知名化学家之一,其工作曾被引入著名教科书。研究了防已诺林、去甲基防已碱等生物碱结构。对有机合成特别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与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重视并拟定有机化学中文命名,现用的吲哚、吡咯等杂环化合物名称均为他所倡议的。

年12月25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年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学习。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年任东北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

—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科学讲座。

—年任德国哥廷根大学、明兴大学客座教授。

—年任中央大学理学院院长。

—年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研究教授。

—年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当选为中央研究院学术评议会评议员。

年任台湾大学校长,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年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任数理化学部副主任。

年2月25日病逝于上海。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始建于年12月,经过几代应化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主要学科方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所长:吴学周

中国最早把光谱数据应用于分子常数和热力学函数计算的光谱学者。开辟了原子能化学,低聚物化学,定向聚合,高分子物理等学科,在国内首次分离出15个纯稀土氧化物,完成了核燃料后处理萃取新流图,制备了纯硅半导体,为中国确定了第一个自行研究与工业生产通用合成橡胶的镍系列顺丁橡胶。

从事多原子分子的紫外、远红外光谱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光谱带系,阐明了若干典型的重要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领导核燃料前、后处理中的化学问题的研究开展超纯分析、痕量分析以及环保分析等研究工作主持光谱、波谱、结构化学研究工作晚年组建了激光化学研究室并应用光谱法研究生物活性物质的氧化机理。

年(清光绪二十八年)9月20日,吴学周在江西省萍乡县一个教书先生家中出生。

年(民国五年),吴学周考入萍乡县立中学,接受较系统的自然科学教育,他对数理化有浓厚的兴趣。

年(民国九年),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即现在的南京大学),学习化学。

年(民国十三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经张子高教授推荐留在化学系任助教。

年(民国十六年),经吴有训教授介绍,曾在江西省立南昌中学高中部任教半年,然后回东南大学继续任化学系助教。又经吴有训教授推荐,参加江西省教育厅公费留学生考试,以全省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留美学习的资格。

年(民国十六年),吴学周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物理化学。

年(民国二十年)夏,被授予博士学位。同年在《美国化学会会志》(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上发表了两篇论文《HCl溶液中四价铱还原成三价铱的还原电位》(ReductionPotentialofQuadrivalenttoTrivalentIridiuminHydrochloricAcidSolution)和《铱的电位测定》(PotentiometricDeterminationofIridium)。[6]

年(民国二十一年),赴德国达姆斯塔特高等工业学校从事光谱学研究。

年(民国二十二年)夏,应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邀请,吴学周回国担任化学所的专任研究员。

年(民国二十七年)夏,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委任他为代理所长,主持筹建科学实验馆。

年(民国三十七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

年7月,他参加了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东北参观团。

年,应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电邀来京,与严济慈、武衡等一起去东北组建科学院东北分院。

年,创办了长春化学学院和附设的化学学校与技工学校。

年,在他的积极倡导下长春应化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光谱实验室。

年,吴学周以分子光谱专家的身份冷静分析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状况,注意到进口光谱仪器很多,但分子光谱研究的论文却寥若星辰,有学术创见的论文则更少,存在着忽视理论和基础研究的倾向。

年,他受中国化学会的委托,举办了全国分子光谱学习班,探讨了分子光谱简正坐标计算的新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在分子光谱上应用等新技术,推动了中国分子光谱学的发展和应用。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第四届学部委员(院士)。

年10月31日零时20分,吴学周逝世。

化学研究所

成立于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我国最重要的化学研究机构之一。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

所长:柳大纲

领导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30年,先后孕育出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等多学科的化学研究机构;在规划研究领域、开拓方向、组建研究室组,以及延聘人才等方面,付出了后半生精力,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都得到蓬勃发展。

年2月8日出生于今江苏省仪征市。

—年在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

—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年任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助教。

年任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教员。

—年任中国科学社《科学》编辑部编译员。

—年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年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研究生院进修,获博士学位。

—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工作。

—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代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学部委员(院士)。

—年兼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盐湖科学调查队队长。

—年兼任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年任《化学通报》主编。

—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二十一届、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

年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年9月14日病逝于北京。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创建于年3月,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六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所长:张大煜

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石油煤炭研究基地,组织了一批青年科研人员开展了人造煤油、石油炼制、石油加工、高能燃料、色谱、激光和化工过程的研究,开拓了我国物理化学很多新的研究领域,不仅支援了国民经济建设,对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科学研究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催化剂与催化基础理论研究中富有创见地提出了表面成键的理论,而且带领助手们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在指导化工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堪称辉煌的成果;在合成氨技术革命中,他指挥完成了合成氨新流程的三种催化剂,其质量超过国外同类产品,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年2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

—年留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年任清华大学讲师、教授。

—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年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系主任,兼交通大学教授。

—年任大连大学化工系教授、系主任,东北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年任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兰州石油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所所长。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年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委16院副院长。

—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年任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顾问。

年2月20日病逝于北京。

(来源:MOLBASE摩贝网版权属原作者谨致谢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