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态度洞见2020未来这十大商业趋势,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在很多人眼中,“趋势”或许是一个无用词汇,它无法对当下情形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个体的猜测于变幻莫测的恢弘世界面前更遑论精准。

然而,在这个“选择与努力同样重要”的时代,当众者对市场明显的变化麻木不仁、置之不理时,先觉者早已运筹帷幄,先发制人。于微小沟渠中,我们总能窥见潮水的动向。

回首,这一年,商业地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凡景象:消费分级、城市更新焕发出巨大的商业机遇;夜经济、社区商业成为市场新宠;传统百货与新业态共融并生;5G商业、零售体验层出不穷;Z世代、她经济、银发经济、宠物经济各占鳌头……热闹之下,我们不禁要问,年,商业发展的新入口将会出现在何方?

并购重组,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年,甩掉包袱的地产玩家们重拾气势,又以新的姿态站到了起跑线上:无论是万达的卷土重来,在各地豪掷约亿元投资;还是凯德中国的腾转挪移,出售20家购物中心后又大手笔收购新物业,借喘息之机,巨头们都觅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优化、调整,并购、扩张,每年的地产圈上演着同样戏码,行业集中程度却是愈来愈深。年内,大悦城控股完成重组,华润多方合作持续圈地,龙湖加紧收并购业务,头部企业继续盘踞优势,在有限市场加速瓜分。

来源:中指院

经济学家马光远预言房地产,“未来中国将只有20%的开发商活下来,80%的开发商都会死掉!”商业地产的聚合趋势也将如此,一方面,多数商业地产开发商由住宅开发商拓展、转化而来;另一方面,商业地产作为重资产行业,头部企业已抢先占领蓝海,十大主流房企购物中心开业家数和开业体量逐年走高,新玩家入局不易。年,随着再度洗牌,商业地产行业马太效应将更加显现。

价值凸显,商业分拆上市将成热潮

近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密集,融资趋紧,市场压力之下,商业板块的潜在价值被重新审视并挖掘出来。此外,年内国家纷纷出台了关于促进消费增长、品牌发展、商业建设、物流设施等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商业发展环境迎来空前利好。

以往,商业地产板块往往作为住宅开发商的某一“附属业务”存在,而今其独立价值已不容忽视。年12月30日,宝龙地产旗下宝龙商业赴港上市,成为内地首家赴港上市的轻资产商业运营服务商。年伊始,万达商管彻底剥离房地产业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运营管理企业,并将最迟在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

业内人士分析,在房地产“白银时代”,传统房地产业务由于周遭原因受到低估,而商业管理与物业服务公司作为房地产衍生品同时具有房地产高速增长的红利,受监管力度又比较小,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因此受到资本热捧。

城市更新,非一线商业增长活跃

城市更新依然是一线城市发展的主要脉络,伴随北京市商务局“一店一策”升级改造方案,京内已有多家商业转型升级:长安街矗立27年的赛特购物中心将定位高端;29岁的北京长安商场转型升级为社区商业;北京百货大楼打造了体验场所“和平菓局”。此外,核心地段商改办成风口,贵友大厦、三友商场、太阳宫爱琴海等都释放出“或将改为写字楼”的信号。

规模扩张方面,一线城市零售市场进一步向核心区外围拓展;新一线土地出让火热,据统计,年杭州土地出让收入达.4亿元,居全国城市首位,远超北上广;此外,全国新开业商业项目中,二线城市持续高供应态势,开业量几乎占据半边天;而随着万达继续加码下沉市场,22座万达广场首次进驻当地城市,三四线也成为商家竞相布局之地。

新主力店,休闲场景渐占上风

作为购物中心的流量引擎和主要承租商,主力店的甄选可谓慎之又慎。不过,爱逛街的伙伴们可能会发现,以往百货、商超、餐饮店等传统业态为主力店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影城、电玩、KTV等新鲜、年轻的休闲场景,也是商场内消费热度最高的三大业态。

来源:铱星云商

据数据统计,目前个标杆购物中心有92家引入了电影院,75家引入超市主力店,仅12家还在以传统百货为主力店。此外,更多商场还将奢侈品百货、自有品牌纳入主力店新宠。

可以预见,未来以体验式、差异化等为着力点,能够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拉动关联消费等的主力店将更受商场青睐。

“策展型新零售”,重新定义线下商业

冯仑曾言,今天的地产开发商正在逐步从“有钱人”向手艺人过渡,而空间价值的最大化就是“手艺人”们苦练的一项技艺,地产商要学会讲空间故事。

的确,商业空间忌讳千篇一律的同质化面目,艺术、科技、文化等创意元素的加入正在使购物中心的面貌焕然一新。年内,由佳兆业广场改造而来的北京SKP-S在圈内掀起了不小震荡,以“未来农场”、“火星历史”、“重新探索火星”为线索装置,以“数字-模拟未来”为主题,通过浸式体验搭建了一个“移民到火星”年后的场景。

上海TX淮海则开创了全球首个“策展型零售智能商业空间”,以“Digital数字化、Oasis绿洲、Urban都市、X(Collaboration)跨界”为核心元素,聚集当代艺术、潮流文化、美食社交,定位为感受多元生活方式的体验地。

地产界资深人士陈方勇认为,原来地段是地产价值的唯一标准,如今“赋能”才代表着一个优秀物业必备的能力。年最期待的是MUSEA、SKPS、TX淮海等引领的“策展型新零售”或者说“沉浸式商业”所带来的线下空间重新定义浪潮。

技术驱动,数字化浪潮袭来

随着5G、AI、无人技术、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应用,商场内的智能设施已屡见不鲜,年中,王健林、马化腾两位大佬甚至在万达与腾讯携手打造的全国首个“智慧广场”里来了个结伴同游。

图/王健林、马化腾参观丰科万达

此外,年12月18日,在第二届阿里巴巴ONE商业大会上,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也提到:“现在已经没有线上线下之分,只有是否数字化之别。所有的商业要素未来都会在新技术驱动下全面走向数字化,进而走向智能化可运营。”以数字化支付为例,当每一笔支付完成,在传统商业意味着结束,而数字化时代却意味着顾客运营刚刚开始。

消费自信,多元触点促消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前11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规模达到亿元,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我国消费在高基数基础上加快增长,不少专家表示,随着消费规模的持续扩张,我国有望在今年或明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来源:北京商报

此外,年内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首店经济、夜经济发展,去年仅北京就有家首店落户,深夜食堂、“夜京城”等繁荣夜间经济的举措更引领着新一代消费升级。

另一边,自李宁将饱含中国元素的红黄配带到纽约时装周之后,一股浓烈的“国潮”风便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在11.11期间,京东“国潮”相关的搜索次数超过平时的5.4倍,比去年提升3.3倍。

正如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提到的,“中国红利”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国货引爆了当代年轻人内心原有的那份骄傲和认同。“这个红利人人有份,只要在这个国家里,都能把它变成自己的抓手。”

要客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同样彰显了消费自信,数据显示,年,中国人全球奢侈品消费额达到亿美元,增长5%,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比例由42%下降到40%,这是中国人消费奢侈品全球占比近十年来首次下滑。但与境外消费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陆奢侈品消费强势增长,国内奢侈品总消费额增加至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4%。

“小众”需求,撬动千亿市场

面对消费分级,更多小众、细分的市场被商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