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陈英善天台哲学及其现代意义南京

年6月29日下午2点,国际华严研究中心、法鼓·中华佛学研究所陈英善教授应邀在哲学系教室作了题为“天台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的学术讲座。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维中教授担任主持人。讲座伊始,杨教授首先对陈英善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向在场同学介绍了陈教授的学术专长以及学术成就。随即陈教授便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讲演。陈教授首先讲述了自己研究天台学的因缘,说到自己先攻华严学,后攻天台学,并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得出了“华严最简单,天台最好学”的心得。随后,陈教授分别从如下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天台哲学:一、天台“三”的哲学——三谛三观;二、天台哲学之特色——多重辨证。一、天台“三”的哲学——三谛三观关于“三谛”即空谛、假谛、中谛的问题,陈教授首先指出,天台宗的空、假、中三谛,与黑格尔的正、反、合三命题,从形式上看是相似的,但在意涵上却是截然不同的。黑格尔的正、反、合三命题体现出的是一种扬弃的精神,而天台宗的空、假、中三谛却是不即不离的。其次,陈教授对天台止观作了全面细致的探讨。陈教授认为,若次第观之,则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由假到空,此一阶段是破除对我、我所之执着以证得空理的解脱道,为三乘所共之法门。第二是由空到假,此是菩萨道,为大乘不共之法门。第三是双遮空、假的中道,此一阶段能够明白空、假的缘由从而灵活应用空、假。陈教授特别强调,此分步解说只是一种方便言说,究竟言之,空、假、中是不即不离的,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此即圆顿止观。陈教授认为,说中国佛教“抑小扬大”是对中国佛教的甚深误解,中国佛教是一种平等智慧,与儒家“人人皆可为尧舜”的精神是一致的。最后,陈教授将三谛与“五时八教”之判教思想相结合,认为“空”之“析空”对应“化法四教”之藏教、“空”之“体空”对应通教、“圆”之“但中”对应别教、“圆”之“圆中”对应圆教。这一观点是陈教授研究天台学的心要,并将其绘成下图。二、天台哲学之特色——多重辨证关于天台哲学的辨证特色,陈教授以《摩诃止观》中的“五重善恶观”为例进行了探讨。所谓“五重善恶”,其第一重就世间法而言,“诸蔽为恶,事度为善”;第二重就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相对而言,蔽、度皆恶,二乘出苦为善;第三重就二乘与菩萨乘相对而言,“生死、涅槃俱恶,菩萨慈悲兼济为善”;第四重就三乘与一乘相对而言,三乘所共仍未恶,别教为善;第五重就别教与圆教相对而言,别教仍未恶,唯圆为善。陈教授认为《摩诃止观》中善恶无定的“五重善恶观”充分体现了天台哲学多重辨证的特色。在陈教授结束其精彩的学术分享之后,杨维中教授简要回顾了陈教授的讲座内容,并对陈教授将三谛与判教相结合的思想作了高度评价。同时,杨教授表达了热切的期待,希望陈教授日后有机会能再次来到南大为同学们讲演华严哲学。杨教授点评结束之后便进入最后的学术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分别就性具善恶、天台“一相具一切相”与华严“遍摄”的关系、真心与妄心、般若学的体用与华严学的体用关系等问题向陈教授请教,陈教授皆一一作了精彩解答。编辑/唐铱涵校对/杨铭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