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苏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熊元铱

编者按:

东西部协作,教育是关键。

苏州与铜仁相距余公里,一个地处沿海发达地区,一个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两地经济、教育差距都很大。

自苏铜确立结对协作关系以来,两地产生了源远的情感联结。苏州大学通过加强人才交流的方式,以输送“惠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为纽带,在两地搭建起东西部协作的教育桥梁,实现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为促进苏铜两地教育协作、人才协作持续贡献力量。

年夏天,苏州大学第23届“惠寒”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的6名同学来到铜仁市松桃自治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

一年来,这批有知识、有情怀、有活力的青年人才活跃于松桃的教育事业中,主动参与,倾情奉献,他们利用自身的新知识、新理念,为苗乡的教育注入更多的希望与动能。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目前,苏州大学第23届“惠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为期一年的服务期即将结束,成员们收获满满,服务工作也获得了各方肯定。他们回忆起一年支教生活的点点滴滴,思绪万千,未来将坚守职责、砥砺前行,将“惠寒”精神融入青春,继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奉献青春力量。

来到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进行支教已有一载。回望过去,三尺讲台之景仍历历在目。西部支教的生活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考验更是一次成长。

坚守信念践行责任

年9月,我来到松桃苗族自治县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饮食差异、方言的晦涩难懂,成为初来乍到的我所面临的首要挑战。从不轻言放弃的我,很快克服水土不服,适应了松桃的生活,并且快速掌握了当地方言。

我服务的学校是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六完小,主要负责学校二至六年级美术。相比东部地区,这里的孩子们绘画基础较差,师资力量也薄弱。为此,我一心扑在教学上,致力于提升学校的美育教学水平。我确立“阶梯式”教学目标,切实结合学生特征,采用“差异化教学法”,将美术教学打造成“融通与交织”的互动式课堂,推动自身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

而今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美术课。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朴实,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公开课上,我和他们一起走进了解色彩的趣味知识。课后,我带领他们参加铜仁市绘画比赛,收获了很多肯定与赞扬。我深知,能够为孩子们改变命运的,唯有知识。我始终坚守着最初的信念,不问苦乐地践行着自己的责任。

扎根基层向险而行

在松桃,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曾爬坡过坎进行家访,为孩子们辅导学业,进行义务帮教,寓教于乐,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

秉持着“每天一小时志愿”的理念,我积极参加“七彩四点半”课堂或是“夜校”培训活动,向团山社区群众讲述科普小知识,科普内容如网络安全防范、疫情防控手册的宣传等等。刚开始我和当地的群众不太熟悉,和他们交流有点畏惧。于是我积极向经验丰富的志愿者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接下来的培训中,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只顾低头讲解,而是大大方方地和村民们互动,和同事们一起带领村民们学做冬季养身操,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日复一日,我逐渐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年疫情反弹,身为中共党员的我再次投入到了疫情防控一线,连续45天坚守社区,登记车辆来往、疫苗接种、核酸采样信息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如何探索适合西部教育发展的培养模式,如何使教育更好地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都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很高兴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教育教学、组织生活与志愿服务的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落实到具体。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未来我将继续用双脚丈量土地,用热忱走进基层,了解群众生活,把满腔的爱和希望播撒在这片西部大地,阔步迈向新征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白春霞

编辑葛永智

二审江佳佳

三审朱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