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最大疑案42年前作家因一把雨伞离奇丧

要说刺杀,读者朋友们想到的可能是特工悄无声息地潜入目标家中实施刺杀行动,亦或者是闹市街头目标人物被藏在远处的狙击手一枪爆头。

不过这些其实都更像电影里的镜头,太过“高调”。而现实中真正的刺杀往往都是悄无声息,甚至于用到了最顶尖的技术来保证行动的隐秘性和成功性,真正做到“刺魂剑无影,弑血行无踪”。

42年前的伦敦大街上,就发生了一起“刺魂剑无影,弑血行无踪”的刺杀事件,受害者到死都没明白自己因何身亡,而真正的杀手到今天也还没抓到,这一次刺杀也成为了冷战时期的最大悬案。

被判“叛国罪”的马尔科夫

乔治·伊万诺夫·马尔科夫是上个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最著名的青年作家之一,创作了很多广受好评的文学作品,也写出了很多剧本,其中有许多被改编成拥有超高收视率的电视剧。彼时的马尔科夫正是保加利亚文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在冷战时期的保加利亚,文学创作是和政治密不可分的,而年轻气盛的马尔科夫却忽略了这一点。马尔科夫在创作过程中触犯了当局的一些底线,遭到了封禁。

被封禁的马尔科夫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年,他以探亲的名义前往了他弟弟定居的意大利。在那呆了一段时间后,他的思想受到了西方世界的影响,决定留在意大利开启他新的创作生涯。

保加利亚对他的这种行为感到十分愤怒,先是保加利亚作家协会将他开除,随后保加利亚司法机关又判他“叛国罪”,处以6年6个月的刑罚。

召来杀身之祸

见到自己在国内遭到封杀,马尔科夫干脆破罐子破摔,前往英国,加入了BBC做起了一个评论员。随后他又同时担任有美国中情局资助背景的德国之声和欧洲自由电台担任评论嘉宾。在节目里,马尔科夫多次批判当时的保加利亚政府。

为了对付马尔科夫在海外的抨击,保加利亚开始寻求苏联的克格勃的帮助,决定暗杀掉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只不过马尔科夫同时也有英国特工的保护,一般的暗杀都不奏效,因此克格勃的前两次暗杀行动都宣告失败了。

但是克格勃之所以是克格勃,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够吹出来的。克格勃的特工们为马尔科夫“定制”了一份暗杀计划。

杀人的毒雨伞

年9月7日,马尔科夫在家中吃完午饭后,准备驱车前往BBC总部上班,到达滑铁卢大桥后,他将车停在停车场内,然后前往公交站坐公交穿过滑铁卢大桥到达BBC总部。

在人行道上,马尔科夫正穿越熙熙攘攘的人流。突然他感受到大腿一阵刺痛,转头一看,是一把黑色的雨伞捅到了自己。这时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的中年男子捡起了雨伞,对着马尔科夫说了声“对不起”,随后就穿过人群,上了一辆出租车就离开了。

马尔科夫遇刺的街道

起初马尔科夫并不把这当回事,但是到了当天晚上,马尔科夫就毫无征兆地开始发高烧,还伴随着阵阵恶心。而他身体的唯一异常之处,就是被雨伞捅到的地方长了个红色的疙瘩。

第二天马医院进行治疗,医生也发现了马尔科夫大腿上的穿刺型伤口,随后对他进行了抽血检查,结果发现马尔科夫体内的白细胞指数达到了惊人的每立方毫米,马尔科夫已经患上严重的败血症。但是医生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大腿上的一个小小伤口能够引发如此严重的败血症。

在抢救了四天之后,马尔科夫还是宣告不治身亡,生命定格在了49岁。英国情报部门也发现了马尔科夫的蹊跷死亡,开始派人手调查此事。在法医对马尔科夫进行尸检之后,在马尔科夫的右大腿内部发现了一个直径只有1.52毫米的小圆珠,这个小圆珠还带有两个直径为0.34的细微小孔。

经过分析,英国特工们认为,这个小圆珠是导致马尔科夫死亡的原因。在被射入体内后,小圆珠内部的毒液会从小孔流出进入到人体中,而经过鉴定后,圆孔中贮藏的毒液是蓖麻毒素,仅仅2至3毫克就足以致人于死地。

而这个小圆珠,就是通过当初在街上捅到马尔科夫的那把雨伞注射进马尔科夫体内的。

而这把毒雨伞,正是克格勃为马尔科夫“定制”的刺杀武器。这把毒雨伞外形与普通雨伞相似,内部装有扳机、操纵索、释放扣、活塞式击锤、气瓶和枪管等装置。毒弹直径仅2毫米左右,弹壳用铂铱合金制成,内盛剧毒的蓖麻毒素。发射时,击锤撞击气瓶放出气体,由气体将弹丸推出。弹头击中人体后,致人死命,很少留下痕迹。

在间谍博物馆展出的“毒雨伞”

虽然英国特工们发现了马尔科夫的死因,但是凶手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四十多年来关于真凶的身份总是有多种说法,但是对于真凶的下落,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有可能他已经改头换面在某个国家重新生活,也有可能在完成任务后就被灭口。

历史的真相,终究还是要交给历史解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