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家族东风不与周郎便,飞向太空大宝

(文/观澜)

年,随着国民经济调整任务顺利完成,和以“东风”导弹、原子弹为代表的尖端技术相继取得重大突破,加速发展我国空间技术问题,开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年,国防科委提出了不迟于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这一建议得到中央专委批准后,各项工作迅即部署展开。

根据任务规划,卫星由中科院负责研制,火箭由七机部负责研制,地面跟踪测量系统以中科院为主、四机部配合(年11月成立的第七机械工业部,统管导弹、火箭工业的科研、设计、试制、生产和基本建设工作)。

七机部第八设计院根据当时我国导弹技术的进展情况,开始进行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总体方案的论证设计工作(后转由运载火箭研究院承担)。

年5月,国防科委、中科院、七机部负责人罗舜初、张劲夫、裴丽生、王秉璋、钱学森等共同商定,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将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一号”。

“长征”,既寓意着奔向太空、探索宇宙的漫漫征途,也象征着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长征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争取早日研制出中国火箭。

七机部成立后,各种导弹、火箭型号建设全面铺开,除了我们熟知的“长征”火箭,还有一款尘封在档案中的“风暴”火箭。

本文暂不涉及“风暴”,只说“长征”。

长征一号(CZ-1)

长征一号(CZ-1)运载火箭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火箭。

火箭的一、二级由东风三号中程弹道导弹改进研制,第三级使用新研的GF-02固体火箭发动机。

火箭全长29.4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质量81.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千克。

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

由于这颗卫星初始轨道较高(近地点多千米),尽管播放《东方红》乐曲的电子设备已失效,但卫星至今仍在太空中遨游。

长征一号丁(CZ-1D)

长征一号丁(CZ-1D)是在长征一号(CZ-1)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三级液体火箭,第三级使用SPAB-14B型固体发动机,增加了变轨功能。

火箭全长全长31.28米,一、二子级直径2.25米,卫星整流罩最大直径2.05米,起飞质量85.42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吨。

年5月29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其后于年11月1日第二次飞行成功,但两次均为亚轨道飞行,不计入航天发射任务。

除长征一号丁(CZ-1D)之外,我国还曾计划研发长征一号乙(CZ-1B)、长征一号丙(CZ-1C)两型火箭,但均未实际立项。

长征一号系列火箭目前均已退役。

长征二号(CZ-2)

长征二号(CZ-2)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基础型号,是一种两级常规液体运载火箭,年开始研制。

年11月5日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返回式1号”时,火箭起飞6秒后,控制系统陀螺仪发生故障,导致飞行失败,该型号名称从此弃而不用。

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后,新火箭于年11月2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此后连续两次发射均获得圆满成功,遂被命名为长征二号甲(CZ-2A)。

长征二号丙(CZ-2C)

长征二号丙(CZ-2C)与长二甲(CZ-2A)基本一致,因投入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服务市场需要,将其命名为“长二丙”,“长二甲”的型号名称不再使用。

火箭全长43米,箭体与整流罩直径均为3.35米,起飞质量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4吨。

火箭定型后于年9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二号丙改(CZ-2C/SD)

长征二号丙/SD(CZ-2C/SD)是专为承揽美国“铱”(Iridium)系统商业发射而研制的一款火箭,在长二丙(CZ-2C)的二级火箭上安装一个上面级智能分配器,主要用于双星发射时分别控制两颗卫星进行轨道释放。

该型火箭于年9月1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连续7次成功发射14颗铱星及其模拟星。

长征二号丙改/SM(CZ-2C/SM)

长征二号丙/SM(CZ-2C/SM)是一种三级常规液体火箭,在长二丙(CZ-2C)的二级火箭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固体火箭作为上面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1.25吨。

年12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二号丙改/SMA(CZ-2C/SMA)

长征二号丙/SMA(CZ-2C/SMA)是在长二丙(CZ-2C)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固体火箭上面级和一个双星智能分配器。

火箭全长43米,箭体与整流罩直径均为3.35米,起飞质量吨,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2.1吨。

年9月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二号捆(CZ-2E)

长征二号捆(CZ-2E)是在加长的长征二号丙(CZ-2C)一子级周围捆绑4枚2.25米直径液体助推器构成的二级火箭。

火箭全长49.7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卫星整流罩最大直径4.2米,起飞质量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9.2吨。

年7月1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二号F(CZ-2F)

长征二号F(CZ-2F)是在长二捆(CZ-2E)的基础上,按照发射载人飞船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主要用于发射神舟飞船和大型目标飞行器。

火箭全长58.4米,一、二子级直径3.35千米,起飞质量约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8.8吨。

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二号F改(CZ-2F/G)

长征二号F改(CZ-2F/G)是为适应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发射运输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要求,对长征二号F火箭进行改进形成的。

长征二号F改包括两种状态,即发射运输飞船状态和发射目标飞行器状态。

年6月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三号(CZ-3)

长征三号(CZ-3)在长二丙(CZ-2C)的基础上,增加一个2.25米直径液氢液氧三子级形成的三级液体火箭。一、二子级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三子级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火箭全长44.56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三子级直径2.25米,卫星整流罩最大直径3.0米,起飞质量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1.45吨。

年1月2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执行发射任务时,火箭第三级发动机二次点火失败,未能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同年4月8日,第二次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长征三号甲(CZ-3A)

长征三号甲(CZ-3A)是将长征三号(CZ-3)2.25米直径的液氢液氧三子级替换为3米直径、采用2台8吨氢氧发动机的氢氧三子级构成,具备大姿态调姿能力,任务适应性更强。

火箭全长52.5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三子级直径3.0米,卫星整流罩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2.65吨。

年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三号乙(CZ-3B)

长征三号乙(CZ-3B)是在长三甲(CZ-3A)和长二捆(CZ-2E)基础上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以长三甲为芯级,捆绑4枚2.25米直径液体助推器构成。

火箭全长56.3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三子级直径3.0米,卫星整流罩最大直径4.2米,起飞质量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5.5吨。

年2月15日,长三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时发生重大事故。火箭点火起飞后,飞行姿态出现异常,22秒后,撞上离发射塔架2公里的山坡,随即发生剧烈爆炸,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伤57人。(向罹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在逆境中奋起的中国航天人致以崇高敬礼!)

年8月20日,长三乙第二次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长征三号丙(CZ-3C)

长征三号丙(CZ-3C)是在长三乙(CZ-3B)基础上减少两枚助推器构成。

火箭全长54.8米,卫星整流罩最大直径4.2米,起飞质量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3.8吨。

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四号甲(CZ-4A)

长征四号甲(CZ-4A)是在风暴一号(FB-1)火箭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增加常规液体三子级形成的一种三级液体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火箭全长41.9米,芯级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吨,起飞推力约吨。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吨。

年9月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四号乙(CZ-4B)

长征四号乙(CZ-4B)是在长四甲(CZ-4A)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增大了运载能力和整流罩尺寸,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火箭全长45.6米,芯级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吨,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9吨。

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四号丙(CZ-4C)

长征四号丙(CZ-4C)在长四乙(CZ-4B)基础上,增加了三子级二次启动能力,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火箭全长48米,一、二级直径3.35米,三级直径2.9米,起飞质量吨,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2.8吨。

年4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二号丁(CZ-2D)

长征二号丁(CZ-2D)是在长四甲(CZ-4A)第一、二级的基础上研制的二级液体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火箭全长33.66米,整流罩直径有2.9米和3.35米两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3.7吨。

年8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五号(CZ-5)

长征五号(CZ-5)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新研制的大型两级半低温液体运载火箭。

火箭一子级采用两台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二子级采用两台9吨液氢液氧发动机,4个助推器每个采用2台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

全箭全长56.97米,一二子级直径5米,助推器直径3.35米,起飞质量约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14吨。去掉二子级后,可形成一级半状态,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

年11月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

长征六号(CZ-6)

长征六号(CZ-6)是一种小型三级低温液体运载火箭,具备快速发射能力,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一子级直径3.35米,采用一台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二子级直径2.25米,采用一台18吨级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三子级直径2.25米,采用一台推力6.5千牛的常规推进剂主发动机。

全箭全长29.9米,起飞质量约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千克。

年9月2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长征七号(CZ-7)

长征七号(CZ-7)为中型两级半低温液体运载火箭,在长二F技术基础上换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该型火箭有两套方案:

载货用火箭全长53.2米,整流罩直径4.2米,起飞质量吨,起飞推力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5吨(海南发射);

载人用火箭全长59.4米,整流罩直径3.8米,起飞质量吨,起飞推力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5吨(酒泉发射)。

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货运型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

长征十一号(CZ-11)

长征十一号(CZ-11)为四级全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主要用于快速机动发射应急卫星(可在24小时内完成星箭技术准备和发射任务,其中,在发射点的准备时间不大于1小时)。

火箭全长20.8米,起飞质量58吨,起飞推力吨,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千克,低轨运载能力可达千克。

年9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以上数据源自长征火箭使用说明书,如有疏漏,请直接联系厂家或在文末留言。

落笔之际,欣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即将迎来第次起飞。

借用《浪球》一句魔性广告——“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祝愿“大宝箭”越飞越高,永远安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