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美国向日本扔原子弹的地方,现在怎么样

是不是觉得广岛、长崎至今还是两座“死城”?

答案恰恰相反,在年全球城市强中,广岛排名第位,年8月6日被原子弹轰炸,但在年,日本就开始了广岛重建工作。

到了年,广岛人口数量已经高达万,并且还有广岛西机场、广岛机场、广岛站(火车站)这些大型交通枢纽设施,广岛早就成为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广岛这么牛,那长崎呢?

长崎机场、火车站同样齐全,截止年,长崎人口数量为42.22万,在年全球城市强中,长崎的排名比广岛都要靠前,排名第位。

但是在咱们的传统印象中,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城市,起码要80~年才能重新居住,因为原子弹爆炸后会残留大量核辐射,人类在核辐射超标的区域生活,患上癌症的概率会大幅度提升,总之就是广岛、长崎在几十年内不适宜居住。

然而日本却在十几年后就对广岛、长崎进行了重建,到现在都成了发达城市,这是为什么?

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的过程

美国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后,相关部门列出了日本17座城市以供选择,以城市规模排列,具体如下:

东京、川崎、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广岛、吴、下关、山口、八幡、小仓、熊本、福冈、长崎、佐世保。

美国为了测试原子弹的威力,所以排除了规模太大或太小的城市,而东京、大阪、名古屋之前被燃烧弹反复烧过很多遍,大多数地方都是一片废墟,如果再用原子弹去炸,很难得到有效数据,威慑力也不够,所以17个目标城市,最后被调整缩减成4个,即京都、广岛、小仓、新澙。

广岛是日军指挥中心和铁路枢纽之一,也是日本陆军最大集结地,适合用来投放原子弹,而京都有太多文物,考虑到战后问题,美国选了长崎用来代替京都。

年8月6日,B-29轰炸机飞到广岛米的高空中,投下了“小男孩”。

43秒后,“小男孩”在近地米引爆,瞬间释放出了约1.5万吨TNT的当量,超高温和时速达60千米的强烈冲击波,使得广岛市中心约12平方千米的地方被夷为平地。

据统计,广岛常住民33万,因这次原子弹爆炸事件伤亡的人数高达14万,后续还有大量居民因核辐射染病死亡,孕妇难产,新生婴儿畸形等等,这些都是核辐射所造成的。

广岛全市7万多座建筑,其中约5万座被损毁,其余2万多座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原本第二颗原子弹“胖子”轰炸的城市为小仓,但在8月9日,小仓上空乌云密布,轰炸机盘旋了很久都没找到合适的时机,所以就飞到长崎去了。

虽然那天长崎也是阴天,但云层却出现一个缝隙,轰炸机从上空能看到目标点,虽然偏移2.5公里,但问题不大,随着一道耀眼无比的光芒轰然爆发,长崎也成了一片废墟。

据统计,长崎常住人口为20万,在核爆炸之下,有10多万人伤亡,目光所及皆是残垣断壁,连续遭受两颗原子弹后,日本终于正式投降,二战结束,全球进入战后恢复阶段。

为什么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后,短短十几年就可以重新住人了?

1.两颗原子弹能量耗尽,且铀-、钚-的半衰期久

先讲两个案例,长话短说。

年1月15日,19岁的宋学文在上班路上捡到一条“金属链”,等了会没等到失主,宋学文就将金属链放进裤兜去上班。

2小时后,宋学文就开始头晕呕吐,下午5点,宋学文近乎晕厥,后来根据专家鉴定,这条金属链是某单位工作人员不小心掉落在现场的铱-,属于核放射性物质。

宋学文在铱-的辐射下接触了整整8个多小时,最后大腿、左手前臂被截肢,后续大手术7次,小手术很多次,有时候太过疼痛,需要注射镇定药物才能入睡,这就是铱-的核辐射。

第二个案例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机械化水平不高,原老先生在车铀球时,几乎没什么防护,但却没受什么影响。

为什么宋学文捡了个铱元素链就差点丢了性命,而原老却敢车铀球,其中关键就在于“半衰期”。

核辐射的衰变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三种模式。

α衰变的质量很大,用普通的一张纸就能防住,皮肤暴露在α衰变中也没什么影响。

β衰变的穿透力比较强,阻挡物要跟薄铝板差不多才能防住,皮肤暴露在外肯定是不行的。

最可怕的就是γ衰变,γ衰变会释放γ射线,铝板是防不住的,要穿专门的防护服才行,如果人体经受γ射线剂量较多,就会得核辐射病。

半衰期的意思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宋学文为什么接触铱元素元素链8小时就要截肢,这是因为铱-的半衰期只有74天,举个例子,如果能量为,铱-需要在74天释放50的能量,所以单位时间内,人体所遭受的核辐射量就越大。

而原老车铀球为什么基本可以不用防护,这是因为铀-的半衰期高达7.04亿年,同样假设能量为,理论上铀-需要3.52亿年才能释放完50的能量,所以单位时间内遭受的核辐射剂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轰炸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核燃料分别是铀-和钚-,它们的半衰期为7.04亿年和2.4万年。

首先,两颗原子弹中用到的铀和钚会在裂变反应中被消耗殆尽,就算哪怕残留下来一点点,在漫长的半衰期下,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辐射剂量也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2.原子弹当量小,引爆模式为空爆

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当量分别为1.5万吨和2万吨,都属于入门级核武器。

而且为了摧毁更多的土地,美国人将核弹引爆的位置是在空中,而原子弹引爆后的伤害共有4种,分别是热辐射、冲击波、贯穿性辐射和慢性辐射。

以引爆点为圆心,伤害朝四周扩散,如果想要杀伤力更广,空爆是最好的,但同样空爆也会减弱核辐射的威力,因为大部分粉尘、炸弹的残骸、被炸物体的残骸等随着气化的放射性物质,会上升到平流层附近,风会降低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而且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全年都有季风,季风会将残留的放射性物质吹到其他地方。

如果核弹是触地爆炸,热辐射、冲击波的伤害就低,反之贯穿性辐射、慢性辐射的伤害就更持久,因为大量放射性物质会进入土壤、地下水中,这些很难清除干净。

最后是人为因素,广岛长崎都是日本重要城市,在被原子弹轰炸后,日本没有放弃这两座城市,反而是积极展开重建工作,把之前的建筑残骸集中运走,翻新土壤等,认真负责的清除核污染。

有意思的是,美国也调动了大量资金帮助日本积极重建广岛长崎,所以在10多年后,广岛长崎再次恢复到了可居住状态。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