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美国空军第18太空控制中队(SPCS)证实,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一颗极轨气象卫星NOAA-17在轨道上突然在轨道上解体,16个大的碎块已经被跟踪,尽管NOAA-17已经于年4月10日退役,当时处于报废状态,但并没有发现究竟是什么物体击中了NOAA-17!
更蹊跷的是8天过后的3月18日,中国的一颗大气海洋环境探测卫星云海一号02星也神秘解体碎裂成了21个大的碎块,NOAA-17解体并不令人意外,但中国的云海一号02星是一颗年9月25日发射,当前仍处于在役状态。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颗卫星接连损坏?
NOAA-17属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系列(NOAAKN),近地点高度千米,远地点千米,轨道倾角98.80°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而云海一号02星的轨道则是x千米,轨道倾角98.5°,同样属于极轨卫星。
两者高度相差20多千米,时隔8天双双神秘解体,一个16块,一个21块,实在匪夷所思,那么究竟是哪种可能性才会达到如此程度呢?
卫星突然碎裂,究竟有哪些可能?
卫星解体有几种可能,一种是失控的卫星翻滚导致部件脱落,另一种则是受到攻击碎裂,最后一种可能则是被碎片撞击。
一般翻滚中部件脱落可能性是存在的,NOAA-17早已失控,所以并没有什么疑问,但云海一号02星是在轨工作状态,因此失控这个可能性就可以排除了!
那么留下的两种可能,一种是受到攻击,另一种则是被碎片撞击,哪个可能性比较大呢,一般攻击卫星有几种手段:
1、接近后引爆攻击弹头,摧毁卫星
2、动能弹头直接攻击
3、激光武器攻击
4、非配合目标在轨清理系统
很明显第一种动静是比较大的,因为会有爆炸发生,而且碎片产生众多,还容易误伤附近轨道的其他卫星。动能弹头直接撞击则是高手才能玩的武器,这就是反导反卫星专用的东西,就已经装备的国家而言,大概就只有美俄中三国。
不过动能撞击导致碎片不太可能只有16~21块,而且向近地轨道发射弹道式动能弹头很容易被早期红外预警卫星察觉,很难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比如我国就曾在年1月11日,以开拓者一号火箭携带的动能弹头,以8千米/秒的相对速度击毁了高度为千米,千克重的已报废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美国也曾在年2月20日,从伊利湖号巡洋舰上发射了RIM-导弹(SM-3)击毁了2.3吨的USA,两次试验产生的碎片是比较多的。
激光武器就现在而言,在千米的轨道上要致盲一颗卫星或者让其失效倒也不难,但要将其轰成几十块这个难度就有点大了,激光武器可能性也基本可以排除。而定向能武器等这些传说中的反卫星武器也只是概念而已。
还有一种则是装载了机械臂或者寄生卫星的反卫星装备,直接将其操作脱离轨道,比如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或者美国的X-37b就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但要操作分解成几十块这个控制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碎片撞击?究竟是何种可能?
美国东部时间年2月10日上午11时55分,美国铱星33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卫星相撞事故,两者轨道交叉,高度一致,尽管撞击可能性仍然极小,但很不幸的是撞击发生了,宇宙神早已报废,但铱星33仍然在运作中红。
撞击产生了数千枚碎片,让早已密布碎片的近地轨道更加拥挤,众多的碎片也让追踪非常困难,因此很难保证这些碎片某天会撞击另一颗卫星。
据BBC报道,来自NASA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