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没面值的都是纪念章,根本就没有收藏价值。
不禁感慨,看来钱币的收藏知识普及还远远没有到位呀!
没有面值的一定是章吗?很多人可能会问,没有面值的就是章呀,有什么问题?
没错,一般来说,面值是国家法定货币的象征,币有面值,章没有面值。但是,这其中还有很多例外。
比如,年发行的熊猫金币,就没有面值,但它却是币。
新华社年9月15日的报纸上还对其进行了报道:
所以说,它虽然没有面值,却是货真价实的币,而且价值不菲。
年某网站春拍,一套全规格的年熊猫金币就以7.13万元成交。
为什么没有面值呢?在年熊猫金币之前,也有金币发行,都是标注了面值的,为啥这组就没有了呢?
据了解当年设计这套币时,参考了“建国30周年金币”的样式,在设计稿上是有面值的,中国印钞造币的原翻译家蔡明信先生回忆称,“当时已经把面值刻到了石膏型上,并且改了几次。”
但也许是当时还缺少经验,这组直径不同、重量不等的金币如何来定面值,有一定的难度。
再加上主要面向海外市场出口,当时国际上同期有两种投资金币:南非克鲁格和加拿大枫叶。
克鲁格金币无面值,纯度91.7%,有1/10盎司、1/4盎司、1/2盎司、1盎司共四种规格;
▲克鲁格金币
年以前的加拿大枫叶金币面值为50加元,纯度99.9%,只有1盎司一种规格。
▲枫叶金币
为博取众长,上级部门决定,规格参考克鲁格金币,即无面额,有1/10盎司、1/4盎司、1/2盎司、1盎司4种规格,而纯度则采用枫叶金币的99.99%。
所以年熊猫金币一面世就非常有竞争力,其拥有当时投资金币最高的纯度、最灵活的规格,以及最少的发行量。
后来为啥又有面值了?事情是这样的,将82年熊猫金币引进加拿大的时候,当地的海关一看它没有面值,就按照一般的黄金制品来纳税。
要知道,如果按金币进口就可以免税了。
因此,从年起,熊猫金币不但开始标注面额,同时还增加了1/20盎司金币品种,成为投资金币重量规格的首创。这种1/20盎司的金币被国际收藏界称为“中国规格”。
▲熊猫金币
其他没有面值的币除了年熊猫币、克鲁格金币之外,还有一些币是没有面值的。
比如年英国发行的丘吉尔1克朗铜镍合金纪念币,其不标注面额,却有相应的币值对应。
这是旧货币单位的一种沿袭,西方古代和近代的许多币,重量与币值挂钩。老百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仅凭重量和大小就能判断一枚币的币值。
这种情况在我国古代也较为普遍,比如许多方孔铜钱,都是不标注面额的。
年马恩岛发行的1/2便士铜币,铸造量21.4万枚,也没有标注面额。
这枚币除了没有面值外,图案也很好玩,硬币正面为维多利亚女王头像,背面为象征马恩岛的三转腿图案,边缘文字“STABITQVOCVNQVEIECERIS”是一句拉丁语,意即“无论你怎么扔我,我都会站着。”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既是币又是章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币,叫做“MedallicCoinage”,我们称其为“章币”或者“币章”,顾名思义,其既是币又是章。
年,奥地利为纪念在维也纳举办的首届联邦射击节,就发行了一种佛罗林银质章币。
其正面图案为奥地利女神执旗扶盾而立,戎装的日耳曼女神执剑和桂冠而坐。
背面图案为奥地利帝国双头鹰徽、15个邦国的领地纹章盾,并刊德文“第一届奥地利联邦射击节”。
这枚币重24.69克,含银量90%,其面值为2Florin(2佛罗林),但是从雕刻和铸造上来看,归类为章更合适,所以克劳斯目录将其归为“章币”。
国内也有一些银元,既属于币,又属于章。
比如民国十年九月(年)发行的徐世昌“仁寿同登”银币,这枚币专为徐世昌62岁生日而铸造。标着“纪念币”3个字,但没有面值。
现在大家能分清楚币和章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