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沉香的地位价格同样是令人惊叹的

沉香价值贵重—全球最贵商品之一,如果把消费品和艺术品按度量计算,无疑沉香是贵重的,极品可达每克十万元,远非普通金银首饰所能比。奇楠沉香更是沉香之佼佼者。沉香因结香之玄妙,采香之坚难,香气之清雅自古至今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皇室贵冑、巨贾富商、名寺高僧为之倾倒,奇楠沉香之香气人闻人爱为大众情人。

现在很多人会认为,这些都是现在商人的炒作,沉香在以前或古代并没那么值钱,其实并不为然。沉香自古以来都珍稀,贵重。我们就以商业发达,生活水平极高的宋代为例来说。

如:《铁围山丛谈》[宋]蔡絛撰:“又海北则有高、化二郡,亦出香,然无是三者之别,第为一种,类笺之上者。吾久处夷中,厌闻沈水香,况迩者贵游取之,多海南真水沈,一星直一万,居贫贱,安得之?”在当时海南的沉水香一星值“万钱”,也就相当于当时的10贯或是白银10两。为了更直接的对比,我们以当时官员俸禄作为比较:宋初基本沿袭后周之制,采用俸户制。太宗初年废俸户制,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如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详参见《宋史职官志》

从上述比较可见“一星”的海南沉香要接近一个小县县令一个月的俸银。文中所提的“一星”是一两还是一钱现已无法考究。姑且以一两来算,这价格也是相当惊人的。以出土的“宋代记重银锭”“宋代百斤权”为依据:大概换算出当时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40-41克。也就是说买一块40克的海南沉水香也花10两银子。可想而知上好的海南沉水香在当时可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要是对于月进只有文的普通百姓来说那就相当于天价了。

北宋后期,张耒道:“山民为生最易足,一身生计资山木。负薪人市得百钱,归守妻儿蒸斗粟。”大概是一天收入文左右。四川嘉州渔民黄甲,自祖父以来,世代以捕鱼为业。南宋前期,“家于江上,每日与其妻子棹小舟,往来数里间,网罟所得,仅足以给食”。“极不过日得百钱。”每天一般不超过文。南宋中期,三峡地区的长江渔民中,“老父家住逢家洲,无田可种渔为舟。春和夏炎网头坐,茫茫不觉秋冬过。卖鱼日不满百钱,妻儿三口穷相煎。朝飧已了夕不饱,空手归去芦湾眠”。每天的收入,最多也不过文。

又有《岭外代答》宋,周去非(沉水香)海南自难得,省民以一牛于黎峒博香一担,归自差择,得沉水十不一二。顷时香价与白金等,故客不贩,而宦游者亦不能多买。

当时有人有一头牛换取海南香一担,大家可能会认为一头牛不值多少钱。其实在当时的农耕社会里牛的价值也是匪夷所思的。

南宋时期,牛价大幅度上涨。一般价格为每头贯。绍兴初“田莱不辟,米价翔踊。而二广帅司闭籴,且禁耕牛出境。一牛值钱百千”,即贯。是非常时期的价格。洪迈记载,福建建阳的一头牛犊,可值10贯。绍兴六(),宣城人周紫芝言:“市一牛须百千”即贯同年十月,都督行府言:“乞令提领江淮等路营田司于见寄养牛内,就近支拨三百头付寿春府,一百头付濠州定远县。仰疾速计置,节次起发前去……借给归业人户耕种,免纳租课。候收成日,与作五年还纳,每牛一头,止令纳钱一百贯省。”

相当于用一百贯钱换取海南香一担。(南宋中期小县县令的月俸才6-7贯俸钱而已。)而挑选出来的沉水香更是与金等价。这足以说明当时海南沉水香的珍贵程度。

又有《舆地纪胜》“一两之值与百金等。”,这价钱之高令人咂舌!或许有些赞许的成分,但上好的海南沉水香在当时稀缺昂贵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综观上述可见,海南沉香由古至今都是珍稀,贵重的香品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也并止于宋代。在其他历史朝代,沉香的价格都远高于普通奢侈品的价值水平。只是宋代作为古代商业的代表,同时也是香文化鼎盛的代表。更能直观的体现沉香的价值。

沉香,古代士大夫对其有异乎寻常的热情和兴趣,托物寄情,赋予精神、性灵和情感,其运用与赏鉴都超出了实用价值范畴。沉香被逐渐雅化,反映其独特的心灵历程、悠情雅致,成为普遍的人格精神的象征,也是高洁情操、美好秉性、儒雅情趣的象征。因此我们对于沉香的价值的评价不能限制于物体之间的对比。沉香的价值体现有着各种因素:如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状况;思想文化状况;生活水平状况等等。其他事物亦是如此!在当代亦是如此!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