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聊聊放

今年的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几十年来,核技术的应用为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放射源产生的电离辐射又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放射源的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放射源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密封源,如钴-60、锶-90、铱-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碘-、锝-99m、氟18等。

二、放射源的分类

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五类: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在我国被盗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数属于Ⅳ类放射源或Ⅴ类放射源。

三、放射源的防护

放射源发射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等,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得到。不同的射线在物体中穿透能力也各有不同。一张厚纸可挡住α射线;有机玻璃、铝等材料可有效阻挡β射线;γ射线穿透能力较强,可以用混凝土、铅等阻挡;中子射线需用石蜡等轻质材料来阻挡。

因此,放射源并不可怕,对放射源无端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医用放射源,已经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正常使用的放射源,对人体是基本没有危害的。

防止或减少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护手段:

(一)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小。

(二)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等)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

(三)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三种防护手段组合应用。

四、放射源包装容器

放射源一般都装在特殊设计的专用容器内,以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放射源包装容器种类很多,大多为球形和圆柱形,一般用铅、铸铁、钢、塑料、石蜡等材料制成。国家标准规定,所有放射性工作场所及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都必须有警示标志。

五、放射源的应用

放射源品种很多,应用广泛。在医学方面如碘-、碘-、氟18等放射性药品示踪诊断;钴-60、锶-90、铱-等放射源照射治疗及钴60辐照消毒灭菌。在农业方面用于辐照育种,可以改良品质,增加产量,还可用于灭菌保鲜等。在工业方面可用于石油、煤炭等资源勘探,矿石成份分析,工业探伤、无损检测、材料辐照改性和料位、密度、厚度测量等。放射源还可用于人造卫星供电,火灾烟雾报警,污水治理等。

六、发现发射源或疑似放射源物体时,应当如何做?

放射源发射出的射线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识别放射源,除了根据标签、标识和包装以外,必须要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采用专用的仪器来确认。

当发现无人管理的标有电离辐射标志物体,或者体积小却较重的金属罐(特别是铅罐),请你:

(1)远离现场。既不要接触,也不要擅自移动这些物品,更不要因为好奇而打开容器;

(2)立即拨打环保举报,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部门会马上为你排忧解难。

医学装备管理科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