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疯狂火箭再疯狂卫星年对于埃隆·马斯克可能是个特殊的年份,没错,就是那个用SpaceⅩ火箭干掉NASA,把自己法拉利跑车顶上太空的科技狂人。作为美国航天领域最杰出的冒险家,马斯克号称要发射约1.2万颗低轨道卫星组成“星链”星座通信网,其实就是让Wifi信号阀盖全球每一个角落!但是,等等,1.2万颗卫星?要知道从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开始,人类有史以来发射的卫星总共才颗!马斯克计划中的卫星上网速度,可以实现1Gbps,是目前平均网速的倍。《华尔街日报》预计只要到年该服务的用户将超过万,当年收入就会达到亿美元!而当前全球仍有57%人口(42亿)未实现互联网连接!但是这么大的市场~你一个怎么够分嘛!低轨星座计划,中国双保险!我国航天业的两巨头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也都分别提出了建设余颗和颗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计划。但是要达到马斯克1.2万颗的数目实在有点难,哪怕一箭十星也要发射次,而马斯克的SpaceⅩ公司去年全年才发射12次……除非马斯克取得了某种不为人知的技术突破,否则我们有生之年怕是难以看到组网成功了。难怪连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都不看好其前景而拒绝投资。第一道保险——鸿雁星座:让世界永不失联!在年珠海航展时,航天科技集团的具有全天候、全时段及在复杂条件下的实时双向通信能力的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鸿雁星座”就已经开展部署。通过该系统,处于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任何人或物在任何时间实现信息互联,真正实现“万物联网”。鸿雁星座计划首批60余颗卫星预计将在年组网完毕。在航天科技集团的年商业航天布局中,鸿雁星座的规模提升到了“余颗低轨道小卫星”。工程具体将分3期建设,最终形成全球低轨移动互联网卫星系统。鸿雁星座可以保证用户在无国内地面网络覆盖的区域,如科考、登山、探险等活动,其还可为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配合使用,提高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精度,为航空运输、地信应用、海洋工程、交通物流、精准农业、自动驾驶等需要高精度定位的行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此外,通过植入手机芯片,即便没有手机信号,也能够发送信息、语音和图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例如落水,手机还能自动播报位置信息和求救信号,为个人野外通信、安全和救援提供有力帮助,未来就不会再有人员失联现象,“鸿雁”让世界永不失联!第二道保险——虹云工程:4GB/S,用速度重新定义世界航天科工的“虹云工程”是“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虹云工程脱胎于航天科工之前提出的“福星计划”,计划发射颗在千米运行的低轨小卫星,组网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互联网络。该工程同样在年就列入了航天科工集团提出重点实施五大商业航天工程。虹云工程实现可覆盖全球的天基互联网接入。整个工程也分为3步。第一步计划在年前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第二步到“十三五”末,发射4颗业务实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卫星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互联和信息处理。届时,装有客户端的飞机和船舶,即使处在远离陆地信关站千米以上的大洋深处,也可以实现网络互联,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网络覆盖;第三步到“十四五”末,实现全部颗卫星组网运行!虹云工程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使用Ka波段。无线波段历来是先到先得,国外OneWeb公司的低轨星座也计划使用Ka波段,那么现在双方已经到了拼刺刀的阶段,就看谁出手更快了!此外,虹云工程将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现每颗卫星达到4GB/S信息传输速率的天地一体化宽带信息系统,是马斯克“星链星座的四倍!借助于前所未有的带宽,以及千米的低轨高度,卫星信息传输的速度将有大幅提升。不但可以妥妥地进行实时视频传输,也让远程实时操作成为可能~无人机,你懂的!壮烈牺牲的低轨道先驱——摩托罗拉太空低轨道在通信上的巨大潜力,摩托罗拉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年,摩托罗拉推出了人类首个大规模低轨星座通信计划——由77颗星组网的“铱星”计划。但受制于当时条件所限,运营成本过高且实际速度很慢。最后使用者寥寥,导致这个花费了34亿美金的项目,仅以2亿的打包价卖给了美国军方。摩托罗拉从此没落……相较于卫星通信,当时地面通讯的发展更为迅速,并立刻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但在20年后的今天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航天科技的进步降低了卫星研制、量产和发射的成本,而卫星通信资费的降低又催生出无时无刻的互联网接入和大数据需求。低轨通信卫星的复兴也自然水到渠成。卫星通信的天然优势虽然目前互联网的使用还不能离开陆基和海底光缆,但在很多情况下,受制于成本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并不具备光缆铺设的条件。尤其是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形复杂。在面对偏远山区的自然村落时,与地面光缆相比,“从天上”解决很可能成本更低。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也明确提及“通过移动蜂窝、光纤、低轨卫星等多种方式,完善边远地区及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这些计划一旦成功,由于不再依赖地面基站,将极大降低互联网通信的运一步成本,因为它根本不需要传统的运营商这个中间环节!奋进的中国航天!中国航天的成就举世瞩目,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率都在9成以上,甚至使得很多人听到中国火箭发射失败的消息的第一反应都是:“中国也会失败?”或“中国终于失败了”。殊不知,仅在人们心中留下这样的印象,就足以使人对中国航天肃然起敬!它耗费了几代中国航天人的心血。近年来,中国先后完成了对“伽利略”和国际空间站的复仇,欧洲人还在为责任划定而争吵不休时,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并通过占用频率的方式彻底“杀死”了该计划。国际空间站行将就木,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即将建成。在重型运载火箭方面,长征五号之后,更大的五百吨级火箭发动机也正在研制,未来这将是中国航天登顶的重要一步!这次,是中美航天首次在低轨道展开对决,两国几乎同时开展首颗卫星的发射工作,加油吧!中国航天!作者:幽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