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能力提升243企业技术创新和战略选择

作者:嵇国光管理视界

摘要:技术创新并非一定是高科技的产物,集装箱本身没有多少科技含量,但是这项创新引发了运输业的革命。技术创新战略有三种: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模仿创新战略。不同技术创新战略,企业技术创新方向、路线、投入和策略不同。不管哪种技术创新战略、策略,建立强大的研发体系都是必须的。

人类的第一项技术创新是拿起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这个动作与猩猩偶尔玩耍不同,石器的制造是为了实现有组织的拿起武器捕获动物。拿起武器捕获动物的创新概念引导着人们创造围猎组织,并促使人们进行狩猎武器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并非一定是高科技的产物,集装箱本身没有多少科技含量,但是这项创新引发了运输业的革命。

1、技术创新的目的

技术成果的商业性应用,使技术优势→商品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技术优势,形成经济发展良性循环机制。

2、技术创新动力

技术创新动力是需求拉力和技术推力复合函数。

3、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可分成四类:

(1)技术推动型创新。

先有发明,后来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创新。技术推动型创新的源头是基础科学的研究,然后是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应用技术。转化要通过样品试验、成功后进行批量生产,以实现市场价值。如:法拉第的电学原理发现是一项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爱迪生将该原理转化为电灯应用技术,爱迪生多次试验是一个艰苦的转化过程。最终电灯的市场范围跨越全球。技术推动型创新过程见下图。

基础科学→应用技术→试验样品→批量生产→市场销售

(2)市场拉动型创新

与技术推动型创新相反,市场拉动型创新是直接受到利益驱动的发明创造。消费者占据了市场拉动型创新的主导地位,技术专家只是跟随需求而工作。市场拉动型创新过程见下图。

市场需求→应用技术→试验样品→批量生产→市场销售

(3)技术创新的诱导。

市场需求是第二种技术创新的诱导因素,对技术创新的诱导因素做具体分析,又可从多个角度认识技术创新的动力。

资源供应时有时无,迫使企业研究开发替代物。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日本占领了许多盛产天然胶的东南亚国家,切断了美国的橡胶供应来源。从而迫使美国研究开发了合成橡胶;生产环节的不确定性。生产线上的瓶颈环节拖累了整个生产进度,是吸引技术人员进行改进的关键部位;技术发展不平衡。一项技术创新的应用带动多项与其配套的技术创新;(4)技术创新的路径。

上图所表达的创新过程,是一种简单的理想模式,实际创新过程复杂得多,一项技术创新从开始到成熟,要经历多次的发明、试验、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的路径是:市场→发明→试验→生产→销售→再发明→再试验→市场再扩大。

4、技术创新的五个特征

技术创新的五个特征是:

(1)技术创新的市场性。技术创新的成果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2)技术创新受益的非独占性。技术创新者难以取得创新所带来的全部收益;

(3)技术创新的系统性。一是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二是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4)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研究开发、试验、市场前景都是有风险的。

(5)投资风险高。一旦成功,利润也相当丰厚。

5、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主要是从全局上解决四类问题:

A、技术创新面向市场竞争采取何种态势;

B、研究开发何种技术;

C、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

D以何种方式进入市场。

技术创新战略有三种: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模仿创新战略。这种划分方式是将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相结合,以此分辩技术创新的战略类型。

(1)领先创新战略

这种类型的战略目标主要着眼于未来市场的潜在需求,力求成为技术和市场的先驱。这是一种主动型,却又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战略。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必须有很强的、独立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从而利用自己的专利和技术诀窍猎取垄断利润。

利用某项技术创新来维持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并在较长的时间内获取厚利。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了。如今公司的创新产品只能在低价仿制品上市之前不长的一段时间获取较高的利润,只要新产品一面市,效仿者就会想方设法在较短的时间里跟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已越来越短。

如年彩色电视机问世,过了20年其售价才降低了一半,录像机的售价则在问世后的10年之内下降了一半,年DVD影碟机刚刚上市时的售价为每台美元,不到两年其售价就降低了一半,现在的平均销售价只有多美元。

对领跑公司而言,眼前的利益随时可能因一大批“跟随”公司的各种效仿而化为乌有。所以领跑不但需要超人的洞察力,而且还要具备应对巨大不确定性风险的实力和心理准备。松下的摄像机和索尼的“随身听”演绎了数年独占市场的故事,而美国的铱星和日本的模拟高清晰度电视却演绎了巨额投资“打水漂”的故事。

(2)跟随创新战略

由于领先创新战略毕竟是一种投资大、风险大的战略行动,有的企业不愿意成为第一个创新者(因为风险太大),也不愿意成为一个落伍者,它们密切注视领先者的行动:若领先者失败,就不跟进;若领先者成功,就迅速跟进。目标是维持其技术处于先进水平。这是一种主动型、低风险的战略。虽然这种战略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要求没有领先战略者高。但必须有较强的设计、制造和营销能力,有比较健全的信息跟踪和反馈机制,以低成本、高质量和产品差异赢得竞争优势。跟随战略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发现现成的需求信息、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避免需求判断、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失误等导致的风险。但跟随战略也有容易错失市场先机的缺点。如果领跑者或先行者的规模很大,垄断了技术或形成了很强的知识产权壁垒和品牌吸引力,跟随者跟进时的门槛就非常高,联想跟随外国企业进入电脑行业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当时的进入门槛还不是特别高,而当包括TCL在内的其它跟随者进入这个行业时,就发现进入这道门槛要付出巨额的代价。

(3)模仿创新战略

模仿别人的技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许多研究开发能力较弱,但技术开发、生产、销售、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乐意采用的一种战略,它通过购买专利或技术诀窍,并投入少量的资源用于技术服务、培训,在短期内将模仿创新的商品投放市场参与竞争。这样既可省去许多研究费用和研究时间,又能很容易进入市场,甚至通过自己的模仿创新将创新者逐出市场。

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抄,模仿者必须要进行二次创新。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知识产权的纠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模仿达到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在这方面,日本企业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模仿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即使是像微软、GE这样实力强劲,并且以创新著称的跨国公司,也从未讳言模仿的重要性,而很多今日的企业巨人如索尼、恰恰是从模仿中开始缔造神奇。

表1不同技术战略的选择

典型技术创新策略见表2所示。

表2典型技术创新策略选择比较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