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站上太空,星辰大海我们来了通信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www.wzqsyl.com/
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在地面上的5G基站建设时,是否会抬头看看天空,那里容纳着很多人的梦,也容纳着另一种形式的“基站”。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将通信与太空和璀璨星河联系在了一起。以摩托罗拉公司“铱星”星座为代表的多个卫星星座计划提出,“铱星”星座通过66颗低轨卫星构建一个全球覆盖的卫星通信网,这个阶段主要以提供语音、低速数据等服务为主。这是卫星互联网的首次尝试。二十多年后,在我国新基建的浪潮下,卫星互联网如今已经被列入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什么是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卫星互联网将地上的基站变成了太空中的卫星提供通信服务。目前卫星互联网较多的是指利用地球低轨道卫星实现的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相比高轨卫星,它具有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的特点。对比5G,两者之间并不是竞争替代关系,而是优势互补。5G通信的实现主要依托地面基站与光纤,建设成本比较高昂,同时覆盖范围较小,很多偏远地区的信号近乎为无。卫星互联网的建设成本较低,可以构成覆盖全球的骨干传输网络,将服务于海洋、森林和荒漠等偏远区域,同时可以服务飞机、邮轮、车辆等移动场景,甚至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等需求。但在网络速度、信号强度和商业价值上,卫星互联网远远比不上5G。在信息化时代,没有网络是可怕的,随时随地上网是很多用户的愿景,5G与卫星互联网的互补,可以将这一可能变为现实。以前由于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快速发展,在通信质量、资费价格等方面没有优势的卫星通信无法赢过地面通信网络。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互联网也逐步进入到了与地面通信系统互补合作、融合发展的宽带互联网时期。我国对卫星互联网的探索我国早已经开始了卫星互联网的探索。比如“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计划。“虹云工程”作为中国航天科工五大商业航天工程之一,计划发射颗卫星,它们在距离地面公里的轨道上组网运行,致力于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鸿雁星座”计划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自主建设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其目标也是在太空构建一条四通八达、覆盖全球的信息通路,计划用60颗核心骨干卫星和数百颗宽带通信卫星组成系统,实现全球任意地点的互联网接入。我们对天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太空给与人类的不止是梦想,还有商业价值和全球竞争。在各国纷纷选择“上天”时,问题也随着而来。低轨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是卫星通信系统的两大核心资源要素,也是实现商用的前提条件。而这两种资源像城市的商业土地一样稀缺,,频谱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先占先得”就显得极为重要。从“3G突破”到“4G并跑”再到“5G引领”,我国移动通信的产业链已经相对完整,在新的卫星互联网领域,也必然可以先发制人。与商业挂钩的卫星互联网不仅承载着通信实力,还体现了国家安全实力。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卫星互联网无疑将迈入高速发展期,大国在专注地面5G竞争的同时,太空争夺战也即将打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