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铱资源 >> 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历史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地层、层理构造、化石、地质年代、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壳运动

1.地层与化石研究对认识地球演化的主要作用。

2.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

3.地质年代表与地球的演化过程。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历史:约46亿年,研究地层是认识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

2.地层和化石

(1)概念及特点

(2)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3.地质年代表

(1)划分依据: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

(2)时间单位:宙、代、纪。

(3)地质年代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

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

②生物演化

③地质矿产: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2.古生代

(1)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

②生物演化

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3)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3.中生代

(1)时间:距今2.52亿年~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板块运动剧烈,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②生物演化

③地质矿产:是主要的成煤期。

4.新生代

(1)时间:距今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②生物演化

③气候演化: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温暖期。

1.如何判断地层的形成时间早晚?

(1)按岩层的排列顺序来判断:在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总是按顺序排列的。一个未经变动的沉积岩层,下老上新。但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岩层可能会错综复杂,有的已缺失,有的甚至层序颠倒或破坏,这就需要根据化石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如右图,A、B、C、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2)按地层中所含化石的结构来判断:由于生物的演化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故地层中所含化石越低级、越简单,地层就越古老,反之就越年轻。

(3)按照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计算岩石的绝对年龄:岩石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岩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会以不变的速率逐渐衰变,成为非放射性的子体同位素,同时释放出能量。因此只要在温度、压力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就能获得正确的数值,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或矿物的年龄。

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

(1)时间变化:从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如何判断地层形成时地理环境状况?

(1)通过地层中所含化石来判断:如若岩石中有三叶虫化石,由于三叶虫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故发现地层中有三叶虫化石,就说明该地层形成于古生代早期,且为温暖的海洋环境。

(2)通过地层中所含的矿产或岩石类型来判断:若某地层中有煤层分布,则说明该地层是在森林茂密的陆地上形成的。若某地层中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则其形成时多是温暖的浅海环境。

3.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恐龙到底是怎样灭绝的呢?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但却有十几个灭绝的假说,认可度比较高的灭绝假说有:

(1)陨星碰撞说:这与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千米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向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灭绝了。

(2)气候变迁说: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度下降,造成大气中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

4.恐龙的灭绝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启示一:从“灾变论”的观点出发,人类对未来要有必要的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灾害的研究、认识和掌控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防灾减灾。

启示二:依“渐变论”的观点,人类应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首先是人类数量爆炸性增长已接近地球的最大承载能力。

启示三:过多的恐龙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使资源枯竭是恐龙灭绝的重要原因,人类今天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    

右图为“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在①时期以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B.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C.地球上只有一些无机质

D.出现了蓝藻

4.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   )

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

5.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B.②C.③D.④

第3题,读图可知,①时期以前为地球初期发展阶段,此时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故选A。第4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的大量出现。故选D。第5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故选C。

3.A4.D5.C

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经过科学探索,万年前的一颗撞击地球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直径长达10公里,以40公里每秒的速度撞击了如今位于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撞击威力相当于万亿吨当量的TNT,留下了直径超过公里的超巨型撞击坑。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撞击地球的这颗巨型陨石中存在一种金属铱,其含量是正常岩层含量的倍以上,并且还在岩石中找到了冲击石英的证据,只有小行星的猛烈撞击才会留下这样的痕迹。

(1)图中所示的地质年代是代,动物界正是动物的时代。

(2)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图中大型动物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并且找到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证据。这些证据是什么?

(3)物种灭绝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4)这个年代之所以是主要的成煤期,主要是因为陆地植物中植物占据主要地位。

第1小题,图示景观是中生代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出现在距今2.52亿年~万年的中生代,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第2小题,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而且还发现了陨石坑,这都成为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的证据。第3小题,生物基因资源减少,生态失去平衡,直接影响人类活动。第4小题,这个时期由于裸子植物在陆地上占据主要地位,所以是地质历史时期最主要的成煤期。

(1)中生爬行(2)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中的陨石坑,直径~km,陨石坑中到处开裂的岩石表明,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爆炸。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3)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平衡。(4)裸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