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放卫星大赛一位首富要发射3000

利刃/TONE

随着美国时下首富、亚马逊的掌门人贝索斯公开高调宣布将发射多达颗网络卫星,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之后,互联网卫星这一全新的缝合概念的主导权争夺战就无疑已经进入了绝对白热化:除却富豪榜首的贝索斯之外,排名40位的埃隆-马斯克也在驱使他执掌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推进着旨在发射1.2万颗starlink网络卫星的宏大计划。

而在巨头们一掷千金互相搏杀的同时,夹缝中的各国航天业已经浸泡在了担忧的冷汗当中。

图为即将在近期被发射升空的starlink首批60颗测试卫星。

从技术带动的层面来看,数千颗低轨卫星的发射需求本应该极大刺激商业运载火箭往运力更强和价格更低方向发展,毕竟更低的发射报价即意味着更容易中标。

但问题就在于,这些手中财产达百亿甚至千亿的大富豪并不希望肥水流外人田,他们无一不是选择由自家火箭进行这些卫星的发射……换句话说,可能多达数百亿的研发和发射资金,传统航天机构不仅根本没有机会分一杯羹,传统业务更有被挤占的风险。

图为starlink建立后伦敦和洛杉矶建立的卫星网络链路图,能够有效减少近一半的网络延迟。

就用先前通信卫星业界大鳄铱星通信公司的原话来说,贝索斯有能力让其他人失业:在冷战带来的太空竞赛结束之后,各国航天机构的拨款水平都一落千丈,发动机、涡轮泵等核心技术已经数十年没有大方向上的演进,核心原因正是航天需求的缺乏:卫星客户都不急,火箭研发和制造方自然也没有必要用真金白银打水漂。

而一旦有了数以十亿甚至百亿计的资金推进,网络卫星无疑能把连带的运载火箭技术推进到难以想象的高度,情况可能比现在碾压全球的SpaceX猎鹰系列运载火箭更严重得多。

图为销往美国的俄罗斯RD火箭发动机,冷战时期的设计和技术基础没有大变化。

但对于有意跟进的大企业,乃至于大国航天机构来说,太空互联网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是一场豪赌:只有在持续数年,共计投入数百亿美金的前提下全球卫星互联网体系才有可能成型迎来盈利,还有可能因为细节失误输给其它竞争对手,至于半途而废的结果那就更不用说了。

总的来说,赢家通吃的不仅仅是全球卫星互联网的经营权,甚至还有人类脱离地心引力的廉价高速公路……

图为共计66颗卫星组成的第二代铱星NEXT网络,它的成功已经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大量部署的网络卫星也能使地球表面上进行的战争再度迎来剧变:以往脆弱且庞大,通信带宽还低得忽略不计的卫星通讯终端将可以集成进士兵背囊,或是无人载具的装甲外壳里,像玩网络游戏一样打仗将成为现实。

图为降落回收的重型猎鹰火箭助推器,低廉的发射成本将令反卫星手段相形见绌。

而对于站在网络卫星另一侧的对手而言,和拥有卫星互联网的对手作战将是一场难以形容的噩梦:在对手有能力精确打击地面网络基础设备的同时,这一边要么必须冒着对手的网络通信优势作战,要么就必须瘫痪上千颗网络卫星——但即便是对美俄中这样体系成熟、有过具体反卫星尝试的航天大国,瘫痪上千颗卫星依旧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