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财通证券,佘炜超、张飞)
1卡位轨道频谱资源,发展卫星互联网时不我待1.1全域互联,弥合天堑
卫星互联网可以实现地球全域互联,弥合世界大部分区域的通信天堑。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根据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陈山枝所述,截至年,全球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仅覆盖陆地20%、地球表面积6%。通过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应用卫星对海洋、森林、沙漠、偏远地区进行覆盖,实现星地融合的全球广域覆盖,这也是下一代通信6G的标志之一。
低轨卫星互联网综合性能优于中轨和同步轨道卫星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卫星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方向。卫星系统根据卫星轨道高低,可以分为低轨卫星、中轨卫星和同步轨道卫星,其中同步轨道卫星可以用少量卫星即可覆盖全球,但由于轨道高度过高,其固定延迟(近ms)会造成网络体验较差,相比而言,低轨卫星固定延迟显著较低(2.67-26.69ms),虽然单颗低轨卫星覆盖面积较小,但通过构建庞大的低轨卫星星座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
卫星互联网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当前与地面通信融合的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全球卫星互联网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与地面通信网络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年):本阶段主要代表有铱星(Ridium,美国铱星公司委托摩托罗拉设计,年正式运行,共66颗卫星,年公司申请破产,年完成重组),但由于市场定位不明,建设成本太高,研发周期过长,大多数卫星项目以失败告终。2)对地面通信网络补充阶段(~年):发展定位转变为“地面通信系统的备份和填隙”。主要代表有新铱星(Iridium-NEXT,年新铱星公司将“铱星”系统收购,业务转型后继续经营)、全球星(年美国Loral和Qua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9201.html